茶白毒蛾

Arctornis alba   Bremer
   

  20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翅展 雄32--37 mm,雌40~45 mm。
形态 触角干白色,栉齿黄白色;下唇须白色,端部浅黄色;头部白色,额和触角基部浅赭黄色;胸和腹部白色;足白色,微带浅黄色。前翅白色,有光泽;横脉纹为一赭黑色圆点。后翅白色。前、后翅反面白色,翅基部和前缘微带黄色。
雄性外生殖器 钩形突三角形,基部向两侧加宽;囊形突小,漏斗形;抱器瓣长
且宽,向背面弯曲,腹缘内侧基部有二个齿状突,上有小锯齿;阳茎短。
雌性外生殖器 肛乳头短。被细毛;后表皮突长;第八节长,前表皮突短;囊导管短;交配囊近圆柱形,交配囊刺大,长圆形,密布微小齿。
卵直径1mm左右,半圆形,淡绿色,孵化前变蓝紫色。
幼虫体长28~30 mm;黄褐色,亚背线黑褐色,内侧黄白色,每节有八个瘤状突起,上生白色长毛,并杂有黑色和白色短毛。
蛹体长15 mm左右;短纺锤形,鲜绿色,胸腹部有刻点,密生白毛,臀棘末端有钩。
观察标本 2♂♂1♀,黑龙江伊春岱岭、390m、1957.Ⅶ.11~19、林虫组采;1♀,江西牯岭、1935.Ⅷ.15。

生物学

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,在福建、湖南一年发生三至四代;在安徽一年发生二至三代;在黑龙江一年发生一代,幼虫蜕皮4~5次,老熟幼虫化蛹在叶反面,每卵块约2~17粒卵。幼虫稍受震动,即坠落。
寄主植物 茶、油茶、柞、蒙古栎、榛。
防治
(1)摘除卵块和茧;利用幼龄幼虫集中危害的习性,可摘除被害叶,集中消灭。
(2)灯火诱杀成虫。
(3)利用化学药剂消灭幼虫。
(4)利用雷公藤、百部、闹羊花、泽漆切碎0.5kg加水5~7.5kg浸泡一昼夜或煮一小时后过滤、冷却后喷射幼虫。
(5)生物防治,利用青虫菌粉(每克含孢子100亿);苏云金杆菌(每克含孢子100~300亿)消灭幼虫。
天敌 姬蜂科:Charops arctornisae Sonan。

国内分布

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陕西、台湾